杨士伟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三级甲等 心血管内科

冠心病人下肢水肿是怎么回事

2024.10.12 11:00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人出现下肢水肿可能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如心功能不全、药物副作用、低蛋白血症、下肢静脉血栓形成以及饮食不当等。具体分析如下:

1.心功能不全:心脏疾病导致心脏泵血功能下降,血液回流受阻,引起体循环瘀血,进而导致下肢水肿。此时,患者应积极配合医生治疗,控制心脏病症状,改善心功能。

2.药物副作用:部分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药物,如利尿剂、硝酸酯类药物等,可能导致水肿。患者在使用这些药物时,需密切关注身体变化,并在医生指导下调整药物剂量或更换药物。

3.低蛋白血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可能因营养不良、肝脏疾病等原因导致低蛋白血症,使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水分从血管内渗出,导致下肢水肿。此时,患者应加强营养摄入,改善肝脏功能,提高血浆蛋白水平。

4.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因长期卧床、活动量减少等原因,容易形成下肢静脉血栓,导致下肢水肿。患者应适当增加活动量,预防血栓形成,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凝药物。

5.饮食不当:摄入过多盐分会导致体内水分潴留,加重下肢水肿。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应遵循低盐、低脂、高纤维的饮食原则,改善生活习惯,减轻水肿症状。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出现下肢水肿时应及时就诊,明确病因,针对不同原因采取相应措施。同时,患者在生活中要注意保持良好的心态,合理饮食,适当锻炼,以减轻水肿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在此基础上,密切监测病情变化,遵循医生指导,规范治疗,才能有效控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及其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