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永彬 副主任医师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 三级甲等 妇科

宝宝早产应该怎么办

2025.04.28 17:44

宝宝早产应保持恒温环境避免低体温、密切监测生命体征预防并发症、合理喂养保证营养摄入、定期随访评估生长发育、加强护理减少感染风险。具体分析如下:

1.保持恒温环境避免低体温:早产儿体温调节功能不完善,需置于恒温箱或辐射台维持中性温度,减少热量散失。室温应控制在24-26℃,湿度保持在60%-70%。皮肤接触时需预热保暖设备,避免冷刺激导致代谢紊乱。低体温可能引发硬肿症或呼吸暂停,需通过温湿度监测及时调整。

2.密切监测生命体征预防并发症:早产儿易出现呼吸暂停、心动过缓等状况,需持续监测心率、血氧及呼吸频率。配备呼吸支持设备,必要时给予无创通气。定期检测血糖、胆红素水平,预防低血糖或黄疸加重。发现异常需立即干预,避免多器官功能损伤。

3.合理喂养保证营养摄入:优先母乳喂养,必要时添加母乳强化剂或早产儿配方奶。采用微量喂养法逐步增加奶量,减少坏死性小肠结肠炎风险。喂养时观察吸吮吞咽协调性,胃管喂养需严格消毒。补充维生素D和铁剂促进骨骼造血发育。

4.定期随访评估生长发育:出院后每1-2个月检查体重、头围、身长增长曲线,纠正月龄后使用早产儿专用量表评估。筛查脑瘫、视听障碍等后遗症,必要时进行康复训练。神经行为测试可早期发现发育迟缓,及时干预改善预后。

5.加强护理减少感染风险:接触前后严格洗手,避免探视人员携带病原体。奶具、衣物需高温消毒,皮肤褶皱处保持清洁干燥。接种疫苗按纠正月龄进行,避免与感染者接触。出现发热或喂养困难需立即就医排查感染。

早产儿各器官发育不成熟,需通过多学科协作制定个性化管理方案。家庭护理中需注重细节观察,与医护人员保持沟通,确保早期问题得到及时处理。科学照护能显著降低远期残疾率,提高生存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