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永彬 副主任医师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 三级甲等 妇科

孕期血小板减少的原因

2025.04.27 16:25

孕期血小板减少的原因包括妊娠期生理性血液稀释、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感染因素、营养缺乏。具体分析如下:

1.妊娠期生理性血液稀释:孕期血容量增加导致血液稀释,血小板数量相对减少。这种生理性变化通常在妊娠中晚期明显,血小板计数轻度降低但一般不低于正常范围,分娩后逐渐恢复。

2.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子痫前期或HELLP综合征可引发血小板消耗增加。血管内皮损伤和微血栓形成导致血小板聚集,同时可能伴随溶血和肝功能异常,需密切监测并及时干预。

3.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自身抗体破坏血小板导致数量减少。孕期激素变化可能加重免疫反应,需通过抗体检测和骨髓穿刺明确诊断,必要时使用免疫抑制剂治疗。

4.感染因素:病毒或细菌感染抑制骨髓造血功能或诱发免疫反应。常见于风疹、巨细胞病毒或肝炎病毒感染,需针对性抗感染治疗并监测血小板动态变化。

5.营养缺乏:叶酸或维生素B12缺乏影响巨核细胞生成血小板。孕期需求增加而摄入不足可能导致巨幼细胞性贫血合并血小板减少,需补充营养素改善造血功能。

孕期血小板减少需结合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综合判断,及时处理可降低出血风险并保障母婴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