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世昌 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 神经内科

脑供血不足锻炼方法有哪些

2025.08.11 14:18

脑供血不足可通过有氧运动如快走或慢跑、颈部放松操、太极拳、深呼吸练习、抗阻力训练改善。具体分析如下:

1.有氧运动如快走或慢跑:有氧运动能促进血液循环,增强心肺功能,对脑部供血有直接改善作用。快走或慢跑强度适中,适合多数人群,建议每周进行3至5次,每次30分钟以上。运动时需保持呼吸均匀,避免过度疲劳。长期坚持可提高血管弹性,减少脑供血不足症状。

2.颈部放松操:颈部肌肉紧张可能压迫血管,影响脑部供血。通过缓慢旋转颈部、前后左右轻轻牵拉,可缓解肌肉僵硬,促进血流畅通。动作需轻柔,避免快速转动或过度用力。每日练习2至3次,每次5至10分钟,有助于减轻头晕、头痛等症状。

3.太极拳:太极拳动作舒缓,结合呼吸调节,能平衡气血运行。练习时重心平稳,肢体协调,可改善微循环,增强脑部供血。适合中老年人或体质较弱者,建议每日晨练20至30分钟。长期练习还能调节神经系统功能,缓解脑供血不足引发的疲劳感。

4.深呼吸练习:深呼吸能增加血氧含量,改善脑部缺氧状态。采用腹式呼吸,吸气时腹部鼓起,呼气时缓慢排出废气。每日练习10至15分钟,可分多次进行。尤其在久坐或疲劳时,深呼吸能快速缓解头晕、注意力不集中等问题。

5.抗阻力训练:适度的抗阻力训练如举哑铃、弹力带练习,可增强肌肉力量,促进外周血液循环。训练强度以不引起过度疲劳为宜,每周2至3次,每次20分钟。注意动作规范,避免憋气,以免增加血管负担。

锻炼需根据自身状况调整强度,避免突然剧烈运动。出现头晕、恶心等不适症状应立即停止并休息。饭后1小时内不宜运动,避免空腹锻炼导致低血糖。合并高血压或心脏病者应在指导下进行。保持规律作息,配合饮食调理效果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