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士伟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三级甲等 心血管内科

新生儿房间隔缺损常见

2025.02.06 08:49

新生儿房间隔缺损是一种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主要表现为心脏左右心房之间的隔膜存在缺陷,导致血液在心房之间异常流动。这种病症在新生儿中相对普遍,通常在出生后不久即可被发现,尽管有些轻微的病例可能在早期并不明显。

房间隔缺损的具体成因尚不完全清楚,但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可能都起到一定作用。缺损的大小和位置各异,可能导致不同程度的症状。轻度的房间隔缺损可能不会引起明显的临床表现,许多婴儿在体检时可能仅被偶然发现;而较大的缺损则可能导致心脏负担加重,出现呼吸急促、喂养困难、体重增长缓慢等症状。随着时间的推移,未治疗的房间隔缺损可能导致肺动脉高压、心力衰竭等严重并发症。早期的诊断和干预至关重要。医生通常会通过超声心动图等影像学检查来确认诊断,并根据缺损的大小和婴儿的整体健康状况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在护理新生儿房间隔缺损的过程中,家长需要特别关注婴儿的生长发育情况,定期带孩子进行心脏检查,以便及时发现潜在问题。同时,家长应注意观察婴儿的喂养情况和体重变化,确保其营养摄入充足,避免因喂养困难导致的体重增长缓慢。保持良好的生活环境,避免感染和过度疲劳也是非常重要的。对于需要手术治疗的婴儿,家长应与医生密切沟通,了解手术的必要性、风险和预期效果,以便做好心理准备和后续护理。及时的医疗干预和细致的日常护理能够显著改善新生儿房间隔缺损患者的生活质量,帮助他们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