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兮恒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三级甲等 呼吸内科

转氨酶偏高是什么原因

2025.03.11 11:56

转氨酶偏高通常是由于肝脏细胞受损或炎症引起的。转氨酶是存在于肝细胞中的一种酶,当肝细胞受到损伤时,这些酶会释放到血液中,导致血液中转氨酶水平升高。常见的原因包括肝炎、脂肪肝、酒精性肝病、药物性肝损伤等。剧烈运动、肌肉损伤或某些代谢性疾病也可能导致转氨酶暂时性升高。

转氨酶偏高的具体原因多种多样。病毒性肝炎,如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是导致转氨酶升高的常见原因。这些病毒感染肝细胞,引发炎症反应,导致肝细胞损伤。脂肪肝,尤其是非酒精性脂肪肝,由于肝脏内脂肪堆积过多,也可能导致肝细胞损伤和转氨酶升高。长期大量饮酒会直接损害肝细胞,引发酒精性肝病,进而导致转氨酶水平上升。某些药物,如抗生素、抗结核药物、解热镇痛药等,也可能对肝脏产生毒性作用,导致药物性肝损伤和转氨酶升高。剧烈运动或肌肉损伤时,肌肉细胞中的转氨酶也会释放到血液中,导致转氨酶水平暂时性升高。

在发现转氨酶偏高时,应及时就医,明确原因并进行针对性治疗。避免自行服用可能对肝脏有损害的药物,减少酒精摄入,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合理饮食、适量运动、避免过度劳累等。定期进行肝功能检查,尤其是对于有肝炎病史或长期服药的人群,有助于早期发现和处理肝脏问题。对于转氨酶偏高的患者,医生可能会建议进一步的检查,如肝脏超声、病毒学检测等,以明确诊断并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