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继舜 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三级甲等 消化内科

下肢静脉血栓怎么治疗

2025.01.11 17:11

下肢静脉血栓的治疗包括抗凝治疗、溶栓治疗、手术取栓、物理治疗、药物治疗等。具体分析如下:

1.抗凝治疗:抗凝是下肢静脉血栓治疗的基础。通过使用肝素、华法林、利伐沙班等抗凝药物,抑制血栓的进一步形成,防止血栓蔓延。肝素起效快,多用于急性期,在使用时需要监测凝血功能。华法林则需要定期监测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来调整剂量,以达到合适的抗凝效果。利伐沙班等新型口服抗凝药使用相对方便,不需要常规监测凝血指标,但价格相对较高。

2.溶栓治疗:主要目的是溶解已经形成的血栓。常用药物如尿激酶等。溶栓治疗可经外周静脉给药,也可通过导管直接将药物注入血栓内,提高溶栓效率。但溶栓治疗有一定的出血风险,比如可能引起颅内出血、胃肠道出血等,所以需要严格掌握适应证,对于近期有手术史、外伤史等患者要慎用。

3.手术取栓:对于一些病情严重,如出现股青肿、股白肿的患者,手术取栓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手术可以迅速清除血栓,恢复静脉血流。但手术创伤较大,术后可能会有一些并发症,如感染、再血栓形成等。而且并非所有患者都适合手术取栓,需要综合评估患者的身体状况、血栓的部位和范围等因素。

4.物理治疗:包括穿弹力袜、使用间歇充气加压装置等。弹力袜可以对下肢施加一定的压力,促进静脉血液回流,减轻下肢肿胀。间歇充气加压装置通过周期性的充气和放气,对下肢肌肉进行挤压,同样有助于静脉回流。物理治疗一般作为辅助治疗方法,与其他治疗方法联合使用,可提高治疗效果。

5.药物治疗:除了抗凝和溶栓药物外,还可使用一些改善静脉功能、减轻水肿的药物。如迈之灵等,可以增加静脉的回流,减轻静脉淤血症状,缓解下肢的肿胀、疼痛等不适。这些药物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在下肢静脉血栓的治疗过程中,患者应避免长时间站立或久坐,休息时可适当抬高下肢,促进血液回流。同时,要按照医生的要求规律服药,定期复查,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如果出现下肢肿胀加重、疼痛加剧、呼吸困难等异常情况,应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