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世昌 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 神经内科

脑积水有哪些类型

2025.08.11 14:18

脑积水可分为交通性脑积水、非交通性脑积水、正常压力脑积水、外部性脑积水、先天性脑积水。具体分析如下:

1.交通性脑积水:脑脊液循环通路未完全阻塞,但吸收障碍导致脑室系统扩大。常见于蛛网膜下腔出血或脑膜炎后,脑脊液从脑室流向蛛网膜下腔的路径通畅,但蛛网膜颗粒吸收功能受损。临床表现包括头痛、呕吐及视乳头水肿,可通过脑脊液分流手术缓解症状。

2.非交通性脑积水:脑脊液循环通路在脑室系统内发生阻塞,导致脑室扩张。常见于中脑导水管狭窄或肿瘤压迫,脑脊液无法从侧脑室流向第四脑室。症状取决于阻塞部位,可能表现为步态不稳、认知障碍或尿失禁,需通过神经影像学明确诊断并手术干预。

3.正常压力脑积水:脑室扩大但脑脊液压力正常,多见于老年人。典型症状为步态障碍、认知功能下降和尿失禁,易与阿尔茨海默病混淆。诊断需结合临床表现和脑脊液动力学检查,部分患者可通过分流手术改善症状。

4.外部性脑积水:脑脊液积聚在蛛网膜下腔而非脑室系统,多见于婴幼儿。颅骨未完全闭合时,脑脊液暂时性增多导致头围增大,通常无需特殊治疗,多数可自行吸收。需密切监测头围增长及神经发育情况。

5.先天性脑积水:出生时即存在脑脊液循环障碍,常伴随神经管缺陷或遗传综合征。表现为头颅异常增大、前囟饱满及发育迟缓,需早期通过手术建立分流通道以避免脑组织受压损伤。

脑积水诊断需结合影像学与临床表现,治疗方案因类型而异。部分类型可能自行缓解,但多数需手术干预。定期随访至关重要,尤其对于婴幼儿及老年患者,避免延误治疗导致不可逆神经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