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峥嵘 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 骨科

中医治疗肌肉痉挛的方法

2025.07.23 08:37

中医治疗肌肉痉挛的方法包括针灸刺激经络穴位以舒缓筋脉、推拿按摩促进气血流通、中药内服调理肝肾不足、热敷或艾灸温通局部气血、导引锻炼增强筋脉柔韧性。具体分析如下:

1.针灸刺激经络穴位以舒缓筋脉:针灸通过刺激特定穴位如阳陵泉、承山等,调节经络气血运行,缓解筋脉拘急。操作时需根据痉挛部位选择相应经脉,采用平补平泻手法,留针15至20分钟。对于顽固性痉挛可配合电针增强刺激。针灸能直接作用于痉挛肌肉群,解除局部气血壅滞状态,恢复筋脉正常伸缩功能。

2.推拿按摩促进气血流通:运用揉捏、点按等手法松解痉挛肌肉,重点施术于患处及周边穴位。手法宜先轻后重,以患者耐受为度。推拿可改善局部微循环,加速代谢产物清除,缓解肌肉异常收缩。对于背部痉挛可采用滚法配合拔伸,下肢痉挛则多用拿法结合关节摇动。

3.中药内服调理肝肾不足:肝主筋、肾主骨,常用芍药甘草汤柔肝缓急,或独活寄生汤补益肝肾。血虚者加当归、川芎,寒凝者配桂枝、附子。方剂需根据体质辨证调整,如阴虚火旺者慎用温燥药物。汤剂宜温服,连续服用7至10天观察效果。

4.热敷或艾灸温通局部气血:采用粗盐热敷或艾条悬灸痉挛部位,温度以皮肤潮红为度。艾灸可取阿是穴或肾俞、命门等穴,每次15分钟。温热刺激能扩张毛细血管,改善组织供氧,解除寒性收引引起的痉挛。操作时注意防止烫伤,皮肤破损处禁用。

5.导引锻炼增强筋脉柔韧性:指导患者练习八段锦、五禽戏等传统功法,重点锻炼痉挛部位。如小腿痉挛可多作背后七颠百病消动作,缓慢拉伸跟腱。每日坚持练习20分钟,逐步增加幅度,通过主动运动调节筋脉平衡。

治疗期间避免过度疲劳或久坐不动,饮食宜清淡温补,忌生冷寒凉。保持情绪平稳有助于气血调和,突发痉挛时可立即按压合谷、太冲等应急穴位。不同方法可配合使用,但需在专业指导下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