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乐天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 三级甲等 风湿免疫科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护理诊断方法有哪些

2024.11.25 13:06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护理诊断方法包括观察皮肤黏膜状况、评估出血倾向、关注血小板计数、了解患者心理状态、评估患者活动耐力。具体分析如下:

1.观察皮肤黏膜状况:皮肤黏膜是血小板减少时最易出现表现的部位。护士要仔细查看患者皮肤有无瘀点、瘀斑,其大小、颜色、分布范围等。黏膜方面需关注口腔黏膜是否有血疱、鼻出血、牙龈出血等情况。有助于及时发现出血情况的变化,为调整护理措施提供依据。

2.评估出血倾向:除了皮肤黏膜,还要评估身体其他部位的出血倾向。例如,观察患者有无血尿、黑便等泌尿系统和消化系统的出血表现。女性患者要询问月经量是否增多。了解患者是否有头痛、视力模糊等颅内出血的先兆症状,以便及时采取防范措施。

3.关注血小板计数:血小板计数是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病情判断的重要指标。定期检测血小板数量,了解其动态变化。如果血小板计数持续下降,提示病情可能加重,需要加强护理措施,如限制患者活动、避免碰撞等;若血小板计数有所上升,则说明治疗有效,可适当调整护理方案。

4.了解患者心理状态:患者得知自己患有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后,往往会产生焦虑、恐惧等不良心理。护士要通过与患者的沟通交流,了解其心理状态。患者可能担心疾病的预后、治疗费用等问题。针对这些心理问题,护士可以给予心理支持和安慰,向患者介绍疾病的相关知识、治疗方法及预后,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

5.评估患者活动耐力:由于血小板减少,患者容易出血,活动耐力可能会受到影响。评估患者在日常活动中的表现,如能否自行完成洗漱、进食、如厕等基本生活活动,活动后是否有心慌、气短等不适症状。根据评估结果,为患者制定合理的活动计划,避免过度劳累导致出血加重。

在进行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护理诊断时,医护人员要全面、细致地进行各项评估,确保能够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同时,要注意各项评估之间的关联性,综合判断患者的病情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