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世昌 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 神经内科

什么是椎-基底动脉盗血综合征

2025.01.07 17:53

椎-基底动脉盗血综合征是一种由于颈部椎动脉狭窄或阻塞所导致的血流异常现象,主要表现为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该综合征的发生通常与颈动脉的病变有关,尤其是动脉硬化、血栓形成等情况。由于椎动脉和基底动脉之间的血流动态变化,部分血液会从基底动脉回流至椎动脉,形成盗血现象,从而影响大脑后部的供血,可能导致一系列神经系统症状。

在临床上,椎-基底动脉盗血综合征的症状多样,常见的包括头晕、眩晕、平衡障碍、视觉模糊、耳鸣等,严重时可能导致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或中风。患者在特定体位下如仰卧或转头可能会加重症状,因而在日常生活中需特别注意姿势的调整。影像学检查如超声、CT或MRI可以帮助确认诊断,评估动脉的狭窄程度及血流情况。治疗方面,通常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及必要时的手术干预,旨在改善血流供应,减轻症状。

在管理椎-基底动脉盗血综合征时,患者应定期进行随访,监测病情变化,尤其是在出现新症状时应及时就医。同时,生活方式的调整也非常重要,保持健康的饮食、适量的运动、戒烟限酒等都有助于改善血管健康。患者在进行日常活动时,应避免剧烈运动和快速转动头部,以减少症状的发生。对于有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患者,更应加强控制,降低并发症的风险。椎-基底动脉盗血综合征需要综合管理,患者应与医生密切合作,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以提高生活质量,降低疾病带来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