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玉红 主任医师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 消化内科

幽门螺杆菌会导致贫血吗

2024.12.02 14:20

幽门螺杆菌可能会导致贫血。

幽门螺杆菌感染人体后,可引发多种病理变化从而导致贫血。一方面,幽门螺杆菌感染会引起胃黏膜的慢性炎症,影响胃黏膜正常的生理功能。可能导致胃黏膜萎缩,减少内因子的分泌。内因子对于维生素B12的吸收至关重要,缺乏内因子会引起维生素B12吸收不良,而维生素B12缺乏会导致巨幼细胞贫血。另一方面,幽门螺杆菌感染还可能引起慢性失血。会损伤胃和十二指肠黏膜的血管,导致长期的、少量的失血,这种慢性失血如果持续时间较长,就会造成缺铁性贫血。

如果怀疑幽门螺杆菌感染导致贫血,在治疗过程中需要注意一些事项。首先,对于幽门螺杆菌的治疗要规范,通常采用质子泵抑制剂、铋剂和抗生素联合的疗法,严格按医嘱按时服药,确保彻底清除幽门螺杆菌,以改善贫血的病因。其次,在治疗贫血方面,若是缺铁性贫血,除了补充铁剂外,还可以通过饮食多摄入富含铁的食物,如动物肝脏、瘦肉等;若是巨幼细胞贫血,除补充维生素B12外,也要注意叶酸的摄入。同时,治疗后要定期复查,监测贫血指标的改善情况以及幽门螺杆菌是否被彻底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