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士伟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三级甲等 心血管内科

下壁心梗是怎么回事

2024.10.12 11:00

下壁心梗是指心脏下壁的心肌发生梗死,常见病因包括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血管痉挛、低血压及心脏瓣膜疾病。具体分析如下:

1.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是下壁心梗的主要原因。冠状动脉内脂质沉积,形成斑块,导致管腔狭窄,血流减少,心肌缺血、缺氧。建议药物治疗、介入治疗和手术治疗,以降低血脂、稳定斑块、改善心肌供血。

2.血栓形成:血栓形成可能导致冠状动脉阻塞,引发下壁心梗。血栓来源于不稳定斑块破裂、血液高凝状态等。抗凝治疗、抗血小板治疗和溶栓治疗是主要的治疗方法,以预防血栓形成和溶解已形成的血栓。

3.血管痉挛:冠状动脉痉挛可导致心肌缺血,严重时可引发下壁心梗。血管痉挛与情绪波动、寒冷刺激、吸烟等因素有关。避免诱因、药物治疗如钙通道阻滞剂和改善生活方式是关键。

4.低血压:低血压可能导致心脏灌注不足,引发下壁心梗。常见原因包括出血、脱水、心脏泵功能减退等。积极纠正低血压,针对病因进行治疗,如补液、使用升压药物等。

5.心脏瓣膜疾病:心脏瓣膜疾病如二尖瓣狭窄、主动脉瓣狭窄等,可导致心脏负荷过重,心肌缺血。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介入治疗和手术治疗,以减轻心脏负荷,改善心肌供血。

下壁心梗的病因多种多样,治疗需针对具体病因进行。预防下壁心梗的关键在于控制心血管危险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定期体检,早发现、早治疗。同时,提高公众对心血管疾病的认识,加强健康教育,对降低下壁心梗的发病率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