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峰 副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三级甲等 普外科

胆黄素偏高是怎么回事

2025.01.02 14:38

胆黄素偏高主要与以下因素有关,如饮食因素、新生儿生理性黄疸、肝脏疾病、胆道疾病、溶血性疾病。具体分析如下:

1.饮食因素:饮食中摄入过多含有胡萝卜素的食物,如胡萝卜、南瓜、橘子等,可能会导致胆黄素轻度偏高。因为胡萝卜素在体内的代谢过程可能影响胆黄素的水平。这种情况下,调整饮食结构,减少高胡萝卜素食物的摄入,胆黄素水平通常会逐渐恢复正常。

2.新生儿生理性黄疸:新生儿出生后,由于红细胞破坏增多、肝脏功能尚未完全发育成熟等原因,会出现生理性黄疸,导致胆黄素偏高。这是新生儿特殊的生理阶段常见的现象。一般不需要特殊治疗,可通过加强喂养,促进胆红素的排泄,多数新生儿在出生后1-2周内黄疸会自行消退。

3.肝脏疾病:各种肝脏疾病,如肝炎病毒性肝炎、药物性肝炎等、肝硬化等会影响肝脏对胆黄素的摄取、结合和排泄功能。例如病毒性肝炎,病毒感染肝细胞后,破坏肝细胞的正常结构和功能,使得胆黄素代谢异常。针对肝脏疾病引起的胆黄素偏高,需要积极治疗原发病,如抗病毒治疗针对病毒性肝炎、停用肝损害药物药物性肝炎等。

4.胆道疾病:胆道结石、胆道肿瘤等胆道梗阻性疾病,会阻碍胆汁的排泄,胆汁中的胆黄素反流进入血液,从而导致胆黄素升高。以胆道结石为例,结石堵塞胆管,胆汁无法正常排出,胆压升高,胆黄素就会进入血液循环。治疗上可能需要手术解除胆道梗阻,如取石手术或肿瘤切除手术等。

5.溶血性疾病:当红细胞遭到破坏,如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血型不合输血等,大量血红蛋白释放,经过代谢后会产生过多的胆黄素,超出肝脏的处理能力,导致胆黄素偏高。在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中,机体产生自身抗体攻击红细胞。对于溶血性疾病引起的胆黄素偏高,需要针对具体病因进行治疗,如免疫抑制剂治疗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等。

在日常生活中,要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避免过度饮酒、滥用药物等可能损害肝脏的行为。定期进行体检,以便早期发现胆黄素异常及相关疾病。如果发现胆黄素偏高,应遵循医生的建议进一步检查,明确病因并积极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