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永彬 副主任医师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 三级甲等 妇科

如何诊断细菌性阴道病

2025.04.16 11:04

细菌性阴道病的诊断主要依据临床症状、分泌物性状、胺试验阳性、阴道酸碱度升高、线索细胞检出。具体分析如下:

1.临床症状:患者常表现为阴道分泌物增多且伴有鱼腥臭味,尤其在性交后气味加重。部分患者可能出现外阴轻度瘙痒或灼热感,但约半数患者无明显不适。症状的轻重与阴道菌群失调程度相关,需结合其他检查综合判断。

2.分泌物性状:典型分泌物呈灰白色、稀薄均质状,常附着于阴道壁。与正常分泌物相比,其黏稠度降低且无凝乳块或泡沫样改变。通过肉眼观察分泌物特点可初步提示细菌性阴道病可能。

3.胺试验阳性:将分泌物与氢氧化钾溶液混合后释放出鱼腥味即为阳性结果。该反应源于厌氧菌代谢产生的胺类物质,是诊断的重要辅助依据。试验操作简便但需注意假阳性可能。

4.阴道酸碱度升高:正常阴道酸碱度维持在3.8-4.5之间,细菌性阴道病患者常升高至4.5以上。使用精密试纸检测阴道分泌物酸碱度可作为筛查手段,但需排除其他干扰因素。

5.线索细胞检出:显微镜下可见阴道脱落上皮细胞边缘附着大量细小颗粒状细菌,使细胞轮廓模糊。这是诊断的金标准,要求湿片检查中线索细胞占比超过20%。

细菌性阴道病的诊断需综合多项指标,单一检查可能存在局限性。临床实践中应结合患者病史与体征,避免漏诊或误诊。规范化的检测流程有助于提高准确性,同时需注意与其他阴道炎进行鉴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