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士伟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三级甲等 心血管内科

心内膜炎应该怎么治疗

2025.03.24 17:51

心内膜炎的治疗主要包括抗生素治疗、手术治疗、支持治疗、预防复发和定期随访,具体分析如下:

1.抗生素治疗:心内膜炎的治疗首选是抗生素,根据病原体的不同选择合适的抗生素。通常需要长期静脉注射抗生素,疗程一般为4-6周。治疗过程中需密切监测血药浓度和病原体的耐药性,及时调整用药方案。抗生素治疗的目标是彻底清除感染,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2.手术治疗:对于抗生素治疗效果不佳或出现严重并发症的患者,如心力衰竭、瓣膜穿孔、脓肿形成等,需考虑手术治疗。手术方式包括瓣膜修复或置换、脓肿清除等。手术时机和方式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决定,术后仍需继续抗生素治疗。

3.支持治疗:心内膜炎患者常伴有发热、贫血、心功能不全等症状,需进行相应的支持治疗。包括退热、纠正贫血、改善心功能等。对于重症患者,可能需要入住重症监护病房,进行呼吸支持、循环支持等治疗。

4.预防复发:心内膜炎患者治疗后需注意预防复发。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定期进行牙科检查,避免不必要的侵入性操作。对于高危人群,如心脏瓣膜病患者,在进行牙科或外科手术前需预防性使用抗生素。

5.定期随访:心内膜炎患者治疗后需长期随访,监测心功能、瓣膜功能等。定期进行血液检查、心脏超声等检查,及时发现和处理并发症。随访过程中需注意患者的心理状态,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

心内膜炎是一种严重的心脏感染性疾病,及时诊断和规范治疗至关重要。治疗过程中需多学科协作,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同时,加强患者的健康教育,提高对疾病的认识和依从性,对于改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