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东生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 三级甲等 儿科

宝宝半夜抽搐是怎么回事

2024.09.09 10:15

宝宝半夜抽搐可能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如低钙血症、癫痫、发热、婴儿惊厥、睡眠障碍等。具体分析如下:

1.低钙血症:新生儿和婴儿时期,宝宝体内钙离子浓度较低,容易导致神经肌肉兴奋性增高,从而在夜间出现抽搐现象。针对这种情况,家长应确保宝宝饮食中钙质的摄入,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给予补钙治疗。

2.癫痫:癫痫是一种慢性神经系统疾病,宝宝可能因为遗传、感染等原因导致大脑神经元异常放电,引发抽搐。发现宝宝有癫痫症状时,应及时就医,进行脑电图等检查,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癫痫药物。

3.发热:宝宝在发热时,体温过高可能导致神经系统异常兴奋,从而引发抽搐。家长应密切观察宝宝体温变化,高热时及时使用退热药物,如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等,并采取物理降温措施。

4.婴儿惊厥:婴儿惊厥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多由病毒感染、脑膜炎等引起。宝宝出现惊厥时,家长要保持冷静,将宝宝平卧,头部偏向一侧,防止呕吐物窒息,并及时就医。

5.睡眠障碍:睡眠障碍如夜惊、噩梦等,也可能导致宝宝在夜间出现抽搐现象。家长应营造一个安静、舒适的睡眠环境,帮助宝宝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

在发现宝宝半夜抽搐时,家长首先要保持冷静,观察宝宝抽搐的持续时间、频率和伴随症状,以便向医生提供详细的信息。要及时就医,针对不同病因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同时,注意观察宝宝的生活习惯和身体状况,预防疾病的发生。加强宝宝的日常护理,保证充足的睡眠,合理饮食,增强抵抗力,降低疾病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