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连庆 副主任医师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三级甲等 中医内科

肾虚是怎么回事

2025.08.28 15:54

肾虚是中医学概念,指肾脏精气阴阳不足,导致身体机能失衡的状态。肾脏在中医学中被视为先天之本,主藏精、主水液代谢、主骨生髓,与生长发育、生殖功能密切相关。肾虚分为肾阴虚、肾阳虚、肾气虚等类型,表现各异,但根源均与肾脏功能衰退有关。

肾虚的形成与多种因素相关。先天禀赋不足、长期劳累过度、久病耗伤、年老体衰均可导致肾精亏虚。肾阳虚多因寒邪侵袭或阳气耗损,表现为畏寒肢冷、腰膝酸软、性功能减退;肾阴虚则因热病或阴液耗伤,出现潮热盗汗、头晕耳鸣、五心烦热。现代生活方式中,熬夜、过度用脑、房事不节、饮食不规律等也会加速肾精消耗。中医诊断肾虚需结合舌象、脉象及全身症状综合判断,如脉沉细、舌淡苔白多见于肾阳虚,舌红少苔则常见于肾阴虚。

改善肾虚需辨证施治,避免盲目进补。肾阳虚宜温补肾阳,可选用右归丸等方剂;肾阴虚需滋补肾阴,六味地黄丸是经典方药。日常需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睡眠,避免夜间过度活动。饮食可适当增加黑色食物如黑豆、黑芝麻,但忌食生冷寒凉或辛辣燥热之物。适度运动如八段锦、太极拳有助于固护肾气,但需避免剧烈运动耗伤元气。长期出现明显症状应及时就医,避免自行滥用壮阳药物或偏方,以免加重阴阳失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