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世昌 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 神经内科

中医如何治疗面瘫

2025.08.01 08:56

中医治疗面瘫主要通过针灸刺激穴位疏通经络、中药内服调理气血、推拿按摩缓解肌肉紧张、艾灸温通局部气血、拔罐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具体分析如下:

1.针灸刺激穴位疏通经络:面瘫多因经络阻滞,针灸选取合谷、地仓、颊车等穴位,通过刺激促进气血运行,恢复面部肌肉功能。针刺手法以平补平泻为主,急性期浅刺,恢复期深刺,配合电针增强效果。疗程一般持续2至4周,每日或隔日一次。

2.中药内服调理气血:根据辨证分型选用方剂,风寒型用牵正散,风热型用银翘散加减,气血不足者用补阳还五汤。药物多含防风、白芷、黄芪等,祛风通络、补气活血。需连续服用1至2个月,随证调整药方。

3.推拿按摩缓解肌肉紧张:以点按、揉捏手法作用于面部阳白、四白等穴位,改善局部气血瘀滞。手法需轻柔,避免过度牵拉肌肉。每日按摩10至15分钟,配合热敷效果更佳。

4.艾灸温通局部气血:选取翳风、下关等穴,用艾条悬灸或隔姜灸,温散寒邪、促进气血流通。每次灸10至15分钟,皮肤微红为度。适用于风寒型或病程较长者,每周3至4次。

5.拔罐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在患侧面部走罐或留罐,刺激局部皮肤及肌肉,改善微循环。留罐时间不超过5分钟,避免起泡。隔日一次,5至7次为一疗程。

治疗期间避免冷风直吹面部,饮食宜清淡,忌辛辣刺激。保持情绪稳定,避免过度劳累。若出现皮肤破损或感染需暂停外治法,及时就医调整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