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宝成 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三级甲等 普外科

胆囊类癌与胆囊息肉有什么共同特征

2025.03.06 10:21

胆囊类癌与胆囊息肉在影像学表现上具有相似性,均可能呈现为胆囊壁上的隆起性病变。两者在早期阶段通常无明显症状,且均需要通过影像学检查如超声、CT或MRI进行初步诊断。胆囊类癌与胆囊息肉在病理学上均涉及胆囊壁的异常增生,尽管其性质和发展机制不同,但在某些情况下可能共存或相互影响。

胆囊类癌是一种罕见的恶性肿瘤,起源于胆囊的神经内分泌细胞,而胆囊息肉则是胆囊壁上的良性增生,可能由胆固醇沉积、炎症或腺瘤等多种原因引起。尽管两者的病理性质不同,但在影像学上均表现为胆囊壁的局部增厚或隆起,使得在早期诊断中容易混淆。超声检查是首选的筛查手段,能够发现胆囊壁的异常结构,但进一步的确诊通常需要结合增强CT、MRI或内镜超声等更精确的影像学技术。胆囊类癌与胆囊息肉在某些情况下可能同时存在,例如胆囊息肉在长期炎症刺激下可能发生恶变,发展为胆囊类癌。对于胆囊息肉的长期随访和监测尤为重要,尤其是对于直径较大或形态不规则的息肉,需警惕其潜在的恶性转化风险。

在临床实践中,胆囊类癌与胆囊息肉的鉴别诊断至关重要。胆囊类癌的早期症状通常不明显,可能表现为右上腹隐痛、消化不良等非特异性症状,而胆囊息肉多数无症状,仅在体检时偶然发现。对于影像学上发现的胆囊壁隆起性病变,需结合患者的病史、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特征进行综合评估。胆囊类癌的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而胆囊息肉的治疗则根据其大小、形态及患者的具体情况决定,部分患者可能仅需定期随访。胆囊类癌的预后与早期诊断密切相关,因此对于高危患者,如长期胆囊炎病史、胆囊结石或息肉直径超过1厘米者,应加强监测,必要时进行手术干预,以降低恶性病变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