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海涛 主任医师 北京医院 三级甲等 耳鼻喉科

耳朵进水如何防止中耳炎

2025.10.20 17:59

耳朵进水后及时擦干外耳道、保持耳道干燥通风、避免自行掏挖耳朵、游泳时佩戴耳塞、擤鼻涕时动作轻柔。具体分析如下:

1.及时擦干外耳道:进水后应立刻用干净棉球或柔软纸巾吸干外耳道水分,避免残留液体滋生细菌。棉球需轻轻贴在外耳道口吸附,不可深入耳道内部。潮湿环境易导致微生物繁殖,增加感染风险。若水分较深,可将头部侧倾轻跳,利用重力辅助排出。

2.保持耳道干燥通风:洗澡或游泳后可用吹风机低温档距耳朵20cm以上吹干,避免高温烫伤。平时减少佩戴入耳式耳机时间,防止耳道密闭潮湿。耳道长期湿润会破坏皮肤屏障功能,降低局部抵抗力。

3.避免自行掏挖耳朵:尖锐工具掏耳易划伤皮肤引发感染,耳垢本身具有抗菌作用。若进水后瘙痒,可用手指轻揉耳屏缓解。外耳道损伤后细菌更易侵入深层组织,增加中耳炎概率。

4.游泳时佩戴耳塞:选择硅胶或蜡质耳塞紧密贴合耳道,阻隔池水进入。天然水域中微生物含量较高,耳塞能有效预防污染水侵入。使用后需清洁耳塞,避免残留污垢二次感染。

5.擤鼻涕时动作轻柔:按住单侧鼻孔交替擤鼻,防止压力将分泌物挤入咽鼓管。用力过猛可能导致病原体逆行感染中耳。感冒时更需注意,鼻腔与中耳通过咽鼓管连通,细菌易扩散。

耳部不适持续超过两天或出现疼痛、听力下降需立即就医。糖尿病患者、免疫力低下群体更需警惕感染。日常避免用力拍打耳朵或潜水等高压环境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