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修红 副主任医师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 三级甲等 中医科

补脾阴中药方中医辨证是什么

2025.07.10 14:56

补脾阴的中药方主要针对脾阴虚证。脾阴虚是中医常见证型,表现为脾脏阴液不足,导致运化功能失常,常见症状包括口干唇燥、食欲不振、大便干结、手足心热等。中医治疗以滋阴养脾为主,常用方剂如参苓白术散加减、益胃汤等,通过滋养脾阴、健脾和胃来恢复脾脏正常功能。

脾阴虚的形成多与饮食不节、劳倦过度或久病耗伤阴液有关。中医认为脾主运化,脾阴不足会影响水谷精微的输布,导致机体失养。补脾阴的方剂多选用甘淡平和之品,如山药、莲子、芡实等,既能滋阴又不滋腻碍胃。配伍上常加入茯苓、白术等健脾药物,增强运化功能;若兼有虚热,可加沙参、麦冬以清热生津。临床需根据具体症状调整,如腹胀明显可加陈皮理气,便秘严重可加火麻仁润肠。

使用补脾阴中药需注意辨证准确,避免误治。脾阴虚与脾气虚、脾阳虚症状有相似之处,但治法不同,需仔细鉴别。服药期间忌食辛辣燥热食物,以免加重阴伤。长期脾阴虚者需配合饮食调养,多食百合、银耳等滋阴之品。孕妇及儿童用药需谨慎,应在医师指导下使用。若服药后症状未缓解或出现不适,应及时调整方剂或进一步检查,排除其他潜在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