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卫民 主任医师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三级甲等 感染内科

登革热怎么查出来

2024.11.20 08:15

登革热可通过临床症状、流行病学史、实验室检查包括血液检查、血清学检查、核酸检测查出来。具体分析如下:

1.临床症状:登革热患者通常会出现突发高热,体温可达39℃以上,还可能伴有头痛、眼眶痛、肌肉关节痛、皮疹等症状。严重者会有出血倾向,如鼻出血、牙龈出血等。医生可根据这些典型症状初步怀疑登革热,但仅凭症状不能确诊。

2.流行病学史:如果患者发病前15天内到过登革热流行区,或者居住场所周围有登革热病例,这对诊断有重要提示意义。因为登革热主要通过伊蚊传播,流行区的伊蚊携带病毒几率高,有流行区接触史增加了患病可能性。

3.血液检查:血常规检查中白细胞总数减少,血小板减少等情况可能出现。登革热病毒感染会影响骨髓造血功能,导致白细胞生成减少,同时血小板也会遭到破坏,数量下降。通过观察血液中这些细胞数量的变化,有助于登革热的诊断。

4.血清学检查:检测患者血清中的特异性抗体,如IgM和IgG抗体。在发病后的第3-5天开始可检测到IgM抗体,IgG抗体则在恢复期升高。如果IgM抗体阳性,结合临床症状和流行病学史,对登革热的诊断有重要意义。血清学检查可以明确患者是否感染过登革热病毒以及感染的阶段。

5.核酸检测:通过检测患者血液中的登革热病毒核酸,可以直接确定是否存在病毒感染。这种方法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在发病早期就能检测到病毒核酸,有助于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

在进行登革热相关检查时,患者应如实告知医生自己的旅行史、居住环境等情况,以便医生准确判断病情。同时,检测过程需要严格按照实验室规范操作,以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