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继舜 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三级甲等 消化内科

消化道出血如何缓解

2024.12.29 15:23

消化道出血可通过禁食禁水、使用止血药物、内镜下止血、介入治疗、手术治疗来缓解。具体分析如下:

1.禁食禁水:禁食禁水能够减少食物和水对胃肠道的刺激,避免胃酸分泌增加进一步加重出血情况。同时防止食物在胃肠道内摩擦破损的血管或创面,有助于出血部位的愈合。在出血得到初步控制后,可根据具体情况逐步恢复饮食。

2.使用止血药物:止血药物可以促进血液凝固,减少出血量。例如氨甲环酸等,通过抑制纤维蛋白溶解来达到止血的目的。对于一些轻度的消化道出血,合理使用止血药物可能就能够有效控制出血情况,但需要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和禁忌证。

3.内镜下止血:内镜下止血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医生可以通过内镜直接观察到出血的部位,然后采用注射药物、电凝、套扎等方法进行止血。这种方法定位准确,止血效果较好,而且相对创伤较小。例如对于胃溃疡出血,在内镜下对出血点进行药物注射或者电凝止血,能够快速控制出血。

4.介入治疗:介入治疗适用于一些难以通过内镜止血或者出血部位较深的情况。通过血管造影找到出血的血管,然后进行栓塞等操作来阻断血流,从而达到止血的目的。这种方法对于一些消化道动脉性出血效果较好,但也存在一定风险,如栓塞后可能出现组织缺血等并发症。

5.手术治疗:当其他方法无法有效止血或者存在严重的消化道病变时,可能需要进行手术治疗。手术可以直接对出血部位进行修复、切除病变组织等。不过手术风险较大,术后恢复也需要较长时间,需要严格评估手术的必要性和患者的耐受情况。

在消化道出血缓解过程中,患者应保持安静休息,避免情绪激动,防止血压波动加重出血。同时要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如血压、心率、呼吸等,若出现头晕、心慌、黑便增多等情况应及时告知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