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修红 副主任医师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 三级甲等 中医科

湿阻病是什么病

2024.12.05 17:58

湿阻病是一种因湿邪阻滞中焦脾胃,导致脾胃运化功能失调而引起的疾病。

湿阻病的发生多与环境潮湿、淋雨涉水、过食肥甘厚腻等因素有关。湿邪为阴邪,其性黏滞、重浊,容易阻滞气机。在湿阻病中,脾胃首当其冲受到影响。患者常表现出脘腹胀满、食欲不振、口中黏腻、舌苔厚腻、身体困重、大便溏薄等症状。湿邪困阻脾胃,脾胃的运化水谷精微和运化水湿功能失常,就会出现上述一系列消化功能障碍和身体不适的表现。病情可因湿邪的轻重、体质的差异而有所不同,湿邪较轻者可能仅有轻微的脘腹不适和食欲稍减;湿邪较重者则可能出现全身困重、腹胀如鼓、恶心呕吐等严重症状。

患湿阻病后,在日常生活中需要注意很多事项。饮食上要避免食用生冷、油腻、甜腻的食物,像冰淇淋、油炸食品、蛋糕等都应少吃或不吃,因为这些食物容易助湿生痰,加重脾胃负担。居住环境要保持干燥通风,避免长时间处于潮湿之地,如地下室等。如果居住环境潮湿,可以使用除湿设备。适当进行运动有助于增强体质,促进气血运行,使湿气得以运化,如散步、太极拳等较为舒缓的运动就比较合适。同时,要注意规律作息,避免熬夜,因为熬夜会损伤脾胃之气,影响脾胃的运化功能,不利于湿阻病的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