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兮恒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三级甲等 呼吸内科

慢阻肺为什么会引起肺源性心脏病

2024.11.12 10:43

慢阻肺引起肺源性心脏病主要与肺动脉高压、肺血管重构、肺泡低氧、炎症反应、心脏负荷增加有关。具体分析如下:

1.肺动脉高压:慢阻肺患者由于气道阻塞,导致肺通气功能障碍,引起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缺氧会引起肺血管收缩,增加肺循环阻力,从而导致肺动脉高压。长期的肺动脉高压使右心室后负荷加重,为了克服增高的阻力,右心室代偿性肥厚、扩张,最终发展为肺源性心脏病。

2.肺血管重构:慢性缺氧可直接刺激肺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同时炎症细胞释放的多种生长因子和细胞因子也参与其中,促使肺血管壁增厚、管腔狭窄,肺血管阻力进一步增加,加重肺动脉高压,促使肺源性心脏病的发生。

3.肺泡低氧:慢阻肺患者肺泡通气不足,肺泡内氧分压降低。低氧可使肺血管收缩,这是机体的一种代偿机制,旨在减少通气不良区域的血流,使血液更多地流向通气较好的肺泡。但长期的肺泡低氧会导致持续性肺血管收缩,肺动脉压力升高,引发右心功能改变。

4.炎症反应:慢阻肺存在持续的气道和肺部炎症,炎症细胞如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等释放大量炎症介质,这些炎症介质不仅可损伤肺组织,还可影响肺血管内皮细胞功能,使血管舒张因子减少,收缩因子增加,导致肺血管收缩和肺动脉高压,进而影响心脏功能。

5.心脏负荷增加:随着病情进展,慢阻肺患者的肺功能不断下降,呼吸功能障碍加重,机体为了维持足够的气体交换,呼吸频率加快,胸腔内压力波动增大。这种异常的胸腔内压力变化会影响心脏的充盈和射血功能,增加心脏的负荷,尤其是右心的负荷。长期的心脏负荷增加可导致右心功能不全,发展为肺源性心脏病。

慢阻肺通过多种机制引起肺血管结构和功能改变,增加心脏负荷,最终导致肺源性心脏病的发生。这一过程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逐渐累积的结果,对患者的健康和预后产生严重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