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卫民 主任医师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三级甲等 感染内科

慢性活动性乙型肝炎是个什么病

2025.10.09 17:11

慢性活动性乙型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持续感染引起的肝脏炎症性疾病,病情进展较为活跃,易导致肝纤维化、肝硬化甚至肝癌。该病属于慢性肝炎的一种特殊类型,特点是病毒复制活跃、肝脏炎症持续存在,若不及时干预可能引发严重后果。

慢性活动性乙型肝炎的发病机制与乙型肝炎病毒在肝细胞内长期复制有关。病毒持续活跃会导致免疫系统攻击受感染的肝细胞,引发肝脏反复炎症和损伤。常见症状包括乏力、食欲减退、腹胀、肝区不适等,部分患者可能出现黄疸或肝功能异常。诊断需结合血清学检查、HBV-DNA检测及肝脏病理学评估。长期炎症活动会加速肝纤维化进程,增加肝硬化风险。抗病毒治疗是核心手段,通过抑制病毒复制减轻肝脏损害,常用药物包括核苷类似物和干扰素。同时需定期监测肝功能、病毒载量及肝脏影像学变化,评估治疗效果。

患者需严格遵医嘱用药,不可自行停药或调整剂量,以免诱发病毒耐药或病情反弹。戒酒至关重要,酒精会加重肝脏负担。避免使用对肝脏有损害的药物或保健品。饮食宜清淡,控制高脂高糖摄入,适当补充优质蛋白。保持规律作息,避免过度劳累。定期复查肝功能、HBV-DNA及肝脏弹性检测,早期发现纤维化迹象。密切接触者应接种乙肝疫苗预防感染。出现腹胀、呕血、意识模糊等严重症状需立即就医,警惕肝衰竭或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