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永彬 副主任医师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 三级甲等 妇科

应该怎样贴痛经贴

2025.10.14 15:12

痛经贴应贴在脐下三寸的关元穴、后腰部的命门穴、疼痛明显的腹部位置、小腿内侧的三阴交穴、足底的涌泉穴。具体分析如下:

1.脐下三寸的关元穴:关元穴位于腹部正中线,脐下三横指处。贴敷此穴可温经散寒,缓解子宫痉挛。清洁皮肤后,将痛经贴平整覆盖穴位,避免褶皱影响药效。每日更换一次,连续使用不超过三天。皮肤敏感者需缩短贴敷时间。

2.后腰部的命门穴:命门穴在第二腰椎棘突下,与肚脐相对。此处贴敷能改善盆腔血液循环。贴前擦干皮肤,避开破损处。药贴中心对准穴位,按压边缘使其贴合。建议夜间使用,起床后去除。过度出汗时需及时更换。

3.疼痛明显的腹部位置:直接贴于痛感最强处可快速缓解痉挛。用手按压定位后,将药贴轻压固定。避免贴在衣物摩擦部位,防止脱落。若出现灼热感,应立即揭下并用温水清洁。同一位置不宜连续贴超过12小时。

4.小腿内侧的三阴交穴:三阴交在内踝尖上四横指,胫骨内侧缘。贴敷此处可调节内分泌功能。屈膝坐姿更易定位,贴后避免剧烈运动导致移位。皮肤干燥者需先涂抹少量乳液,防止撕贴时拉伤表皮。

5.足底的涌泉穴:涌泉穴位于足底前部凹陷处。贴敷能引火下行,减轻盆腔充血。睡前贴敷最佳,晨起后去除。行走时注意药贴是否移位,厚袜可能影响导热效果。足部多汗者需增加检查频率。

使用前确认包装完好,过期产品禁止使用。贴敷期间忌食生冷,避免长时间接触高温环境。孕妇及糖尿病患者需咨询医师。出现皮疹或瘙痒立即停用,必要时就医。贴敷后六小时内不宜沐浴,以免降低药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