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永彬 副主任医师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 三级甲等 妇科

哺乳期急性肠炎怎么治疗

2025.04.29 08:08

哺乳期急性肠炎治疗需谨慎用药、调整饮食结构、补充足够水分、适当休息、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具体分析如下:

1.谨慎用药:哺乳期急性肠炎用药需兼顾疗效与安全性,避免影响乳汁分泌或婴儿健康。优先选择不影响哺乳的止泻药或肠道调节剂,如蒙脱石散等吸附性药物。抗生素使用需严格遵医嘱,避免自行服用。中药制剂需明确成分安全性,部分寒凉药物可能通过乳汁影响婴儿消化功能。

2.调整饮食结构:发病初期以流质或半流质食物为主,如米汤、稀粥等低脂易消化食物。避免高糖、高纤维及刺激性食物,减少肠道负担。症状缓解后逐步增加蛋白质摄入,如蒸蛋、瘦肉泥,但需控制单次进食量。乳制品暂缓摄入,以防加重腹泻。

3.补充足够水分:腹泻易导致脱水和电解质紊乱,需少量多次补充口服补液盐或淡盐水。每日饮水量应比平日增加500mL以上,观察尿液颜色判断补水是否充足。可适量饮用苹果汁稀释液补充钾离子,避免饮用含糖饮料加重渗透性腹泻。

4.适当休息:急性期需减少活动量,卧床休息以降低肠道蠕动频率。避免劳累或情绪紧张,焦虑可能通过神经反射加剧肠道痉挛。哺乳时采用侧卧姿势减轻腹部压力,喂养间隔可适当延长以保证母亲恢复。

5.密切观察病情变化:记录每日排便次数、性状及伴随症状。若出现持续高热、血便、尿量明显减少或精神萎靡,需立即就医排除严重感染或并发症。哺乳期间婴儿出现异常哭闹、腹泻等症状时,应同步评估是否与母亲用药或疾病相关。

哺乳期急性肠炎的治疗需综合考虑母婴双重健康需求,在控制症状的同时最大限度保障哺乳安全性。治疗过程中应注重个体化评估,避免因过度治疗或延误处理影响恢复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