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士伟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三级甲等 心血管内科

肌酸激酶偏低说明什么原因

2024.12.05 17:58

肌酸激酶偏低可能是由于长期卧床、药物影响、甲状腺功能亢进、免疫系统疾病、恶病质等原因引起。具体分析如下:

1.长期卧床:

长期卧床会导致身体活动量极少,肌肉缺乏运动刺激,新陈代谢减缓,肌酸激酶的合成减少,从而出现偏低的情况。对于长期卧床者,应在医生指导下,根据身体状况适当进行被动或主动的肢体活动,如按摩、关节屈伸运动等,以促进肌肉的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有助于肌酸激酶水平的提升。

2.药物影响:

某些药物可能会抑制肌酸激酶的活性或者干扰其代谢过程,从而导致肌酸激酶偏低。例如他汀类药物,在部分患者中可能出现这种不良反应。如果怀疑是药物导致的,应及时告知医生,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调整药物剂量或更换药物。

3.甲状腺功能亢进:

甲状腺功能亢进时,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身体处于高代谢状态,加速了体内物质的代谢分解。这会影响肌肉的正常代谢,使肌酸激酶的生成和储存受到干扰,进而导致其水平偏低。患者需要积极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可通过药物、放射性碘或手术等方法来调节甲状腺功能,随着甲状腺功能恢复正常,肌酸激酶水平可能逐渐趋于正常。

4.免疫系统疾病:

免疫系统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等,自身免疫系统会错误地攻击身体组织,包括肌肉组织。这会破坏肌肉细胞的正常结构和功能,影响肌酸激酶的合成与释放,使肌酸激酶水平降低。患者需要接受免疫调节治疗,如使用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等药物来控制病情,减少对肌肉组织的损害。

5.恶病质:

恶病质多发生于慢性消耗性疾病的晚期,如肿瘤、严重的营养不良等。此时身体极度消瘦,肌肉大量消耗萎缩,肌酸激酶的来源减少,所以会出现偏低现象。对于恶病质患者,需要针对原发疾病进行治疗,同时给予营养支持,如补充足够的蛋白质、热量等,以改善身体的营养状况,减缓肌肉的消耗。

在发现肌酸激酶偏低时,不要自行判断或用药,应及时就医,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包括甲状腺功能、肌肉功能评估等相关检查,以明确病因,然后根据病因进行针对性的治疗和处理。同时,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均衡饮食、适度运动等,对维持身体正常的生理功能也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