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玉红 主任医师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 消化内科

大便时出血是什么病

2024.11.19 09:21

大便时出血可能是多种疾病引起的,比较常见的是痔疮、肛裂,也可能是肠道疾病如肠息肉、溃疡性结肠炎,甚至可能是肠道肿瘤等严重疾病。

痔疮是引起便血最常见的原因之一。内痔主要表现为无痛性便血,便血通常在排便后出现,颜色鲜红,可呈点滴状或喷射状出血。因为内痔是由黏膜下痔内静脉丛扩大曲张形成,排便时容易受到粪便挤压而破裂出血。肛裂导致的便血通常伴有疼痛,尤其是在排便时疼痛剧烈,便后稍有缓解,随后又会因肛门括约肌收缩再次疼痛。因为肛裂是肛管皮肤全层裂开,在排便过程中,裂口被撑开而出血。肠息肉也会引起便血,通常是间歇性便血,血液多附着于粪便表面。而溃疡性结肠炎除了便血外,还常有腹痛、腹泻、黏液脓血便等症状。肠道肿瘤引起的便血,可能还会伴有排便习惯改变、大便形状改变、腹痛、腹部肿块等症状。

如果发现大便时出血,要注意保持肛门清洁,避免感染。不要忽视这种症状,应及时就医。医生一般会进行肛门指诊、肠镜等检查,以明确病因。在未明确病因之前,不要自行用药,以免掩盖病情。同时,要注意调整饮食结构,多吃蔬菜、水果,保持大便通畅,避免久坐久站,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