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世昌 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 神经内科

老年人颅内出血怎么办

2025.08.11 14:19

老年人颅内出血需立即就医、保持呼吸道通畅、控制血压稳定、避免剧烈活动、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具体分析如下:

1.立即就医:颅内出血属于急症,必须第一时间送往医院。延误治疗可能导致脑组织受压加重,引发不可逆损伤。医疗机构会根据出血量及位置采取相应措施,如药物止血或手术清除血肿。

2.保持呼吸道通畅:颅内出血可能影响呼吸功能,需确保气道无阻塞。若出现呕吐或意识模糊,应将头部偏向一侧防止误吸。必要时需插管辅助呼吸,维持血氧饱和度在正常范围。

3.控制血压稳定:血压过高可能加剧出血,需使用降压药物将血压控制在安全水平。但降压不宜过快,避免脑灌注不足。动态监测血压变化,调整用药方案。

4.避免剧烈活动:绝对卧床休息,减少头部晃动或体位突然改变。任何用力行为如咳嗽、排便均需谨慎,必要时使用药物辅助,防止颅内压进一步升高。

5.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监测意识状态、瞳孔反应及肢体活动情况。若出现嗜睡加重、单侧肢体无力或瞳孔不等大,提示病情恶化,需紧急处理。

颅内出血后恢复期需遵循医嘱,定期复查影像学检查。饮食宜清淡,避免高盐高脂食物。情绪保持平稳,过度激动可能诱发再出血。康复训练应在专业人员指导下进行,不可盲目加大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