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峰 副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三级甲等 普外科

什么是肺包虫病

2025.01.07 17:53

肺包虫病是一种由包虫又称棘球绦虫引起的寄生虫病,主要影响肺部及其他器官。该病在一些特定地区较为常见,尤其是牧区和农区,因与感染动物如狗、羊、牛等接触频繁而容易传播。包虫病的主要病原体是棘球绦虫的幼虫,感染后会在宿主体内形成囊肿,严重时可导致器官功能障碍,甚至危及生命。

肺包虫病的发病机制主要是由于人类误食了被包虫卵污染的食物或水源,或者通过直接接触感染动物的粪便而感染。感染后,包虫卵在肠道内孵化,释放出幼虫,随后通过血液循环进入肺部,形成囊肿。囊肿的生长会导致肺部组织的破坏,表现为咳嗽、胸痛、呼吸困难等症状。在一些情况下,囊肿可能会破裂,导致严重的并发症,如过敏反应或感染扩散。早期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通常需要通过影像学检查如CT或X光和实验室检测来确认。

在预防肺包虫病方面,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是关键。应避免食用未清洗的水果和蔬菜,饮用经过处理的水源,尤其是在包虫病高发地区。定期对宠物进行驱虫,减少与感染动物的接触,尤其是在农村地区,能够有效降低感染风险。对于从事畜牧业的人群,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和相关知识的培训也十分重要,以提高对包虫病的认识和防范意识。在发现疑似症状时,应及时就医,进行必要的检查和治疗,以防病情加重。肺包虫病虽然可以通过合理的预防措施加以控制,但一旦感染,及时的医疗干预是保障健康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