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继舜 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三级甲等 消化内科

缺血性肠炎是什么意思

2024.08.24 20:38

缺血性肠炎是由于各种原因引起肠道血液供应不足,导致肠壁缺血、缺氧而发生的炎症性病变。

缺血性肠炎主要发生在老年人,尤其是患有心血管疾病、动脉粥样硬化等基础疾病的人群中。其发病机制通常与肠道血管病变、血流动力学改变等有关。当肠道血管狭窄、栓塞或痉挛时,可使局部肠管血液灌注急剧减少,不能满足肠壁的代谢需求,从而引发炎症反应。患者常表现为腹痛,多为突然发作的剧烈腹痛,可伴有腹泻、便血等症状。

缺血性肠炎的诊断需要综合考虑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检查等。腹部CT、血管造影等检查有助于明确肠道血管的情况。治疗上,首先要去除病因,如改善血管循环、纠正休克等。对于轻症患者,可采取禁食、胃肠减压、静脉补液等保守治疗措施;对于病情严重、出现肠穿孔或腹膜炎等并发症的患者,则可能需要手术治疗。在治疗过程中,还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包括腹痛是否缓解、便血情况等。患者在康复后也需要注意预防复发,积极治疗基础疾病,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合理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等。同时,要定期进行体检和相关检查,以便早期发现和处理可能出现的问题。缺血性肠炎是一种需要引起重视的肠道疾病,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对于改善患者预后非常重要。对于存在高危因素的人群,应加强预防和监测,降低发病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