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峰 副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三级甲等 普外科

什么是胆石性肠梗阻

2024.11.07 15:03

胆石性肠梗阻是指由于较大的胆结石通过瘘管进入肠道后引起的肠梗阻。

当胆囊与邻近的空腔脏器如十二指肠等之间形成内瘘时,结石有可能进入肠道。如果结石体积较大,在肠道运行过程中容易卡在肠腔狭窄处,从而导致肠梗阻的发生。患者会出现腹痛、呕吐、停止排气排便等肠梗阻的典型表现。同时,由于结石的存在,可能还会伴有右上腹疼痛、黄疸等胆系症状。

胆石性肠梗阻相对较为少见,但因其发病机制特殊,诊断和治疗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在诊断方面,除了依据肠梗阻的症状和体征外,还需要结合患者既往胆结石病史、影像学检查等来综合判断。腹部X线、超声、CT等检查有助于发现结石及肠梗阻的情况。在治疗上,通常需要先缓解肠梗阻症状,如进行胃肠减压、补液等,然后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去除结石并处理相关问题,如修补瘘管等。对于一些病情较轻、结石有可能自行排出的患者,也可先采取保守治疗观察。对于胆石性肠梗阻,需要及时准确地诊断,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以改善患者的预后,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这种疾病提醒要重视胆结石等胆道疾病的早期诊治,防止其引发一系列复杂的并发症。同时,在遇到肠梗阻患者时,也要考虑到胆石性肠梗阻的可能,避免漏诊误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