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继舜 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三级甲等 消化内科

出现腹水的原因是什么

2025.02.23 12:28

腹水可由肝脏疾病、心血管疾病、腹膜疾病、肾脏疾病、营养障碍性疾病等引起。具体分析如下:

1.肝脏疾病:肝脏疾病如肝硬化、肝癌等是引起腹水常见的原因。肝硬化时,肝脏结构被破坏,肝内血管受压变形,门静脉压力升高,导致腹腔内脏血管床静水压增高,组织液回吸收减少而漏入腹腔形成腹水。同时肝功能受损,白蛋白合成减少,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也促使腹水形成。对于肝脏疾病引起的腹水,需要针对肝脏原发病进行治疗,如抗病毒、保肝等治疗措施。

2.心血管疾病:充血性心力衰竭、心包炎等心血管疾病可引发腹水。在充血性心力衰竭时,心脏泵血功能减弱,静脉回流受阻,体循环淤血,腹腔内静脉压升高,使得液体渗出到腹腔。心包炎时,心包积液或缩窄性心包炎可限制心脏的舒张功能,导致静脉回流障碍,引起腹水。治疗主要是改善心脏功能,减轻心脏负荷等。

3.腹膜疾病:腹膜炎、腹膜肿瘤等腹膜疾病会导致腹水。腹膜炎时,炎症刺激腹膜,使腹膜的通透性增加,血管内的液体渗出到腹腔。腹膜肿瘤会侵犯腹膜组织,破坏腹膜的正常结构和功能,引起渗出增加和淋巴回流受阻,从而形成腹水。针对腹膜疾病,需根据具体病因进行抗感染或抗肿瘤等治疗。

4.肾脏疾病:肾病综合征、慢性肾衰竭等肾脏疾病可导致腹水。肾病综合征患者大量蛋白尿,导致血浆蛋白丢失,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水分从血管内进入组织间隙,进而形成腹水。慢性肾衰竭时,肾脏排水和调节电解质平衡功能障碍,水钠潴留,也可引起腹水。肾脏疾病的治疗主要是针对肾脏病变进行,如控制蛋白尿、调节水盐代谢等。

5.营养障碍性疾病:长期营养不良,如低蛋白血症,可引起腹水。蛋白质摄入不足或吸收不良,会使血浆白蛋白水平降低,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血管内的水分向组织间隙和腹腔转移,形成腹水。改善营养状况,补充足够的蛋白质等营养物质是关键。

在日常生活中,患者应注意休息,避免劳累。饮食上要根据病因进行调整,如限制钠盐摄入等。同时,要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检查和治疗,定期复查,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