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士伟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三级甲等 心血管内科

长期低血压怎么办

2025.03.07 20:05

长期低血压需调整饮食增加盐分和水分摄入、适度运动增强心血管功能、避免久坐或久站、定期监测血压变化、必要时就医寻求专业治疗。具体分析如下:

1.调整饮食增加盐分和水分摄入:长期低血压患者应适当增加盐分摄入,每日食盐量可略高于常人,同时保证充足的水分摄入,每日饮水量建议在2000mL以上。适量饮用淡盐水或电解质饮料有助于维持血压稳定。饮食中可增加富含蛋白质、维生素B族和铁质的食物,如瘦肉、动物肝脏、豆制品等,有助于改善血液循环。

2.适度运动增强心血管功能:规律的有氧运动如慢跑、游泳、骑自行车等,可增强心肌收缩力,改善血液循环。建议每周进行3-5次,每次30分钟左右的适度运动。运动时应避免剧烈活动,循序渐进,运动前后做好热身和放松。太极拳、瑜伽等温和运动也有助于调节自主神经功能,改善低血压症状。

3.避免久坐或久站: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容易导致血液循环不畅,加重低血压症状。建议每1-2小时改变姿势,适当活动四肢。站立时可通过交叉双腿、绷紧腿部肌肉等方式促进血液回流。睡眠时可适当抬高床头,有助于改善晨起时的低血压症状。

4.定期监测血压变化:建议每日固定时间测量血压,记录血压变化趋势。测量前应静坐5-10分钟,保持放松状态。如发现血压持续偏低或出现头晕、乏力等症状加重,应及时就医。定期进行血常规、心电图等检查,排除其他潜在疾病。

5.必要时就医寻求专业治疗:如低血压症状严重影响日常生活,或伴有其他不适,应及时就医。医生可能会根据具体情况开具升压药物,如米多君等。中医治疗如针灸、推拿等也可作为辅助治疗手段。对于继发性低血压,需针对原发病进行治疗。

长期低血压患者应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过度劳累。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避免情绪波动过大。戒烟限酒,减少对心血管系统的刺激。注意季节变化,在气温骤变时做好保暖或降温措施。通过综合调理,多数患者的低血压症状可以得到有效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