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士伟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三级甲等 心血管内科

心肌梗死的治疗原则

2025.03.07 20:05

心肌梗死的治疗原则包括尽快恢复心肌血液供应、缓解疼痛和焦虑、预防并发症、改善心脏功能和长期管理。具体分析如下:

1.尽快恢复心肌血液供应:心肌梗死的核心问题是心肌缺血,因此首要任务是尽快恢复血液供应。通过溶栓治疗或介入手术如冠状动脉支架植入,可以迅速开通阻塞的血管,减少心肌损伤。早期干预能够显著降低死亡率,改善预后。时间就是心肌,时间就是生命,因此必须在最短时间内完成治疗。

2.缓解疼痛和焦虑:心肌梗死患者常伴有剧烈胸痛和焦虑,这不仅影响患者情绪,还可能加重心脏负担。使用镇痛药物如吗啡可以有效缓解疼痛,同时给予镇静药物减轻焦虑。疼痛和焦虑的缓解有助于患者更好地配合治疗,减少心脏耗氧量,促进康复。

3.预防并发症:心肌梗死后可能出现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等严重并发症。通过密切监测心电图、血压等生命体征,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利尿剂等药物,预防和治疗并发症,降低死亡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4.改善心脏功能:心肌梗死会导致心肌损伤,影响心脏泵血功能。通过使用血管扩张剂、强心药物等,可以改善心脏功能,增加心输出量。康复训练和生活方式调整也有助于增强心脏功能,提高患者的活动耐力和生活质量。

5.长期管理:心肌梗死后需要长期管理,以预防复发和改善预后。包括药物治疗如抗血小板药物、他汀类药物,控制高血压、糖尿病等危险因素,定期随访和检查。健康的生活方式如戒烟、限酒、合理饮食、适量运动也是长期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心肌梗死的治疗需要多学科协作,综合运用各种治疗手段,从急性期到康复期全程管理。通过及时有效的治疗和长期管理,可以显著降低死亡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患者和家属的积极配合也是治疗成功的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