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 副主任医师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 三级甲等 泌尿外科

膀胱结石是怎么引起的

2024.10.21 14:12

膀胱结石的形成主要与肾输尿管结石排入膀胱、下尿路梗阻、膀胱异物、感染、营养缺乏这5项有关。具体分析如下:

1.肾输尿管结石排入膀胱:肾输尿管内的结石可随着尿液的冲刷进入膀胱。当肾脏或输尿管内形成结石后,在重力和尿液流动的作用下,结石可能逐渐向下方移动,最终到达膀胱。这通常是由于泌尿系统的解剖结构特点以及尿液的排泄动力所致。如果在肾输尿管结石形成早期就进行积极的治疗,如根据结石的大小、位置等情况选择药物排石、体外冲击波碎石或者手术取石等方法,可减少结石排入膀胱的风险。

2.下尿路梗阻:下尿路梗阻是膀胱结石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常见的下尿路梗阻原因包括前列腺增生、尿道狭窄等。前列腺增生时,增生的前列腺组织会压迫尿道,导致尿液排出不畅,膀胱内残余尿量增多。尿液在膀胱内停留时间过长,其中的晶体物质就容易沉淀析出,形成结石。对于前列腺增生引起的下尿路梗阻,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药物治疗如α-受体阻滞剂、5-α还原酶抑制剂等或者手术治疗如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等;尿道狭窄则需要根据狭窄的原因、部位和程度进行相应的治疗,如尿道扩张术、尿道内切开术等。

3.膀胱异物:膀胱内存在异物可促使结石形成。异物进入膀胱后,会改变膀胱内的环境,成为晶体物质附着的核心。异物可能是医源性的,如膀胱内留置的导尿管、膀胱造瘘管等长期留置后,表面可能会有尿液中的矿物质沉积;也可能是患者自行插入膀胱的异物。在医疗操作中,应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尽量缩短导尿管、膀胱造瘘管等留置时间。如果发现膀胱内有异物,应及时通过膀胱镜等手段将异物取出。

4.感染:膀胱感染与膀胱结石的形成相互影响。某些细菌感染可导致尿液成分改变,使尿液中的尿素分解产生氨,尿液碱化,促使磷酸盐、碳酸盐等在碱性环境下沉淀,形成结石。同时,结石的存在又容易滋生细菌,加重感染。对于膀胱感染,需要根据感染的细菌种类选择敏感的抗生素进行治疗,如喹诺酮类、头孢菌素类等抗生素。同时,患者应多饮水,增加尿液排泄,以冲洗膀胱,减少细菌滋生和结石形成的机会。

5.营养缺乏:营养缺乏在膀胱结石的形成中也有一定作用。例如,在一些贫困地区,儿童如果缺乏动物蛋白摄入,容易形成膀胱结石。因为动物蛋白摄入不足会导致体内的枸橼酸盐减少,而枸橼酸盐是一种抑制结石形成的物质。维生素A缺乏也可能与膀胱结石有关,维生素A缺乏可导致膀胱黏膜上皮细胞角化,脱落的上皮细胞容易成为结石形成的核心。改善营养状况是预防此类膀胱结石的关键,应保证均衡的饮食,摄入足够的动物蛋白、维生素等营养物质。

膀胱结石的形成往往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了解这些病因有助于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措施,对于已经形成结石的患者,也能根据病因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提高治疗效果并减少复发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