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士伟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三级甲等 心血管内科

动脉粥样硬化怎样通过生化指标诊断

2025.03.07 20:05

动脉粥样硬化可通过血脂水平、炎症标志物、氧化应激指标、内皮功能检测和血糖代谢指标进行诊断,具体分析如下:

1.血脂水平:血脂水平是诊断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生化指标。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的升高,以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降低,均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这些指标的异常反映了脂质代谢紊乱,是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

2.炎症标志物:炎症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中起重要作用。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和肿瘤坏死因子-α等炎症标志物的升高,提示体内存在慢性炎症反应,这些炎症反应可促进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和进展。

3.氧化应激指标:氧化应激是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机制之一。超氧化物歧化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等抗氧化酶活性的降低,以及丙二醛等氧化产物的增加,反映了体内氧化与抗氧化系统的失衡,这种失衡可导致血管内皮损伤和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

4.内皮功能检测:内皮功能障碍是动脉粥样硬化的早期表现。一氧化氮、内皮素-1和血管性血友病因子的水平变化,可反映血管内皮功能状态。内皮功能障碍可导致血管舒缩功能异常,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

5.血糖代谢指标:血糖代谢异常与动脉粥样硬化密切相关。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和胰岛素抵抗指数的升高,提示存在糖代谢紊乱,这种紊乱可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增加心血管事件的风险。

动脉粥样硬化的诊断需要结合多种生化指标进行综合评估。除了上述指标外,还应考虑其他因素如年龄、性别、家族史等。早期发现和干预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对于预防心血管疾病具有重要意义。定期进行相关生化指标的检测,有助于及时识别和管理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