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继舜 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三级甲等 消化内科

便血应该注意哪些方面

2025.02.06 18:08

便血应注意观察便血特征、判断便血来源、调整饮食、保持肛周清洁、及时就医。具体分析如下:

1.观察便血特征:便血的颜色、出血量、便血频率等特征能为判断病因提供重要线索。例如,鲜红色便血可能是直肠或肛门部位的病变,如痔疮、肛裂等;暗红色便血则可能与肠道内部较深部位的疾病有关,像结肠息肉、结肠癌等。出血量多且呈喷射状可能是较严重的血管破裂,少量滴血可能是局部黏膜损伤。同时,注意便血是否与粪便混合,若仅附着在粪便表面,多为直肠肛门疾病;若与粪便混合均匀,可能是肠道内部疾病。

2.判断便血来源:上消化道出血一般表现为柏油样便,是由于血液经过消化液作用后变黑。下消化道出血则多为鲜红色或暗红色血便。如果是全身性疾病导致的便血,如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可能还伴有皮肤瘀斑、鼻出血等其他症状。通过判断便血来源,可以初步缩小病因的排查范围,有助于医生进行针对性的检查和诊断。

3.调整饮食:应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这些食物可能会加重肠道负担,刺激肠道黏膜,导致便血加重。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多吃蔬菜、水果、全谷类食物等,有助于保持大便通畅,减少便秘对肠道的刺激。同时,要保证充足的水分摄入,防止大便干结。例如,多吃香蕉、芹菜等食物,既能补充营养,又能改善肠道功能。

4.保持肛周清洁:便血容易污染肛周皮肤,若不及时清洁,可能会引起肛周皮肤感染、瘙痒等问题。每次便后用温水清洗肛周,动作要轻柔,避免损伤皮肤。清洗后用干净柔软的毛巾轻轻擦干,也可以使用无刺激性的湿巾。如果肛周皮肤已经出现红肿或破损,可以涂抹一些具有保护和修复作用的药膏,但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5.及时就医:便血可能是多种严重疾病的信号,如肠道肿瘤、溃疡等,所以一旦发现便血,应尽快就医。医生会通过详细询问病史、进行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如血常规、凝血功能检查等以及内镜检查如结肠镜、直肠镜等来明确病因。早期诊断和治疗对于改善预后非常重要,不要因为便血症状暂时缓解而忽视就医,延误病情。

便血可能是身体发出的危险信号,在日常生活中要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紧张,定期进行体检,关注肠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