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永彬 副主任医师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 三级甲等 妇科

什么是原发性痛经

2025.04.07 08:43

原发性痛经是指在月经期间或前后出现的下腹部疼痛,且没有明显的盆腔器质性病变。这种疼痛通常与子宫收缩和前列腺素水平升高有关,是女性常见的月经相关症状之一。原发性痛经多发生在青春期女性中,通常在月经初潮后的1-2年内开始出现,随着年龄增长或生育后可能逐渐减轻。

原发性痛经的发生机制主要与子宫内膜释放的前列腺素有关。在月经期间,子宫内膜脱落并释放大量前列腺素,这些物质会刺激子宫平滑肌强烈收缩,导致子宫缺血和缺氧,从而引发疼痛。前列腺素还可能通过血液循环影响其他器官,导致恶心、呕吐、头痛等伴随症状。原发性痛经的疼痛程度因人而异,轻者可能仅感到轻微不适,重者则可能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疼痛通常从月经来潮前几小时开始,持续1-3天,随着月经量的减少而逐渐缓解。

对于原发性痛经的缓解,可以采取多种方法。热敷下腹部有助于放松子宫肌肉,减轻疼痛。适量运动,如瑜伽或散步,可以促进血液循环,缓解不适。饮食上,避免摄入过多咖啡因和冷饮,增加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摄入,有助于改善症状。如果疼痛较为严重,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非甾体抗炎药或口服避孕药,这些药物可以有效抑制前列腺素的生成,从而减轻疼痛。如果痛经症状突然加重或伴随异常出血、发热等情况,应及时就医,排除继发性痛经或其他妇科疾病的可能性。长期依赖止痛药可能掩盖潜在的健康问题,因此在使用药物时应遵循医嘱,避免滥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