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世昌 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 神经内科

什么病可以导致瘫痪

2025.08.01 08:56

可能导致瘫痪的疾病包括脊髓损伤、脑卒中、多发性硬化症、肌萎缩侧索硬化症、格林-巴利综合征。具体分析如下:

1.脊髓损伤:脊髓是大脑与身体之间的主要神经传导通路,一旦受损会导致损伤平面以下运动感觉功能丧失。外伤是最常见原因,如高处坠落或车祸。非外伤性因素包括肿瘤压迫或血管病变。损伤程度决定瘫痪范围,完全性损伤预后较差。早期手术减压和康复训练有助于功能恢复。

2.脑卒中:脑部血管阻塞或破裂引发神经细胞坏死,运动中枢受损后出现对侧肢体瘫痪。出血性卒中起病急骤,缺血性卒中可能伴随短暂先兆。面部下垂、言语含糊是典型症状。黄金救治时间为发病后4.5小时内,溶栓治疗可减少后遗症。长期控制血压和血脂是关键预防措施。

3.多发性硬化症:中枢神经系统髓鞘被免疫系统错误攻击,神经信号传导受阻。症状呈波动性,常见视力下降和肢体无力。反复发作可能导致不可逆瘫痪。激素冲击治疗可缓解急性期症状,免疫调节药物延缓病程进展。寒冷环境易诱发复发,需注意保暖。

4.肌萎缩侧索硬化症:运动神经元进行性退化,肌肉逐渐萎缩无力。早期表现为手部精细动作困难或步态不稳,后期累及呼吸肌。发病机制尚未明确,可能与遗传相关。目前治疗以延缓病情为主,营养支持和无创通气改善生存质量。避免过度疲劳加重症状。

5.格林-巴利综合征:周围神经脱髓鞘病变引发急性瘫痪,多由感染触发。典型表现为对称性肢体无力,从下肢向上发展。严重时呼吸肌麻痹需气管插管。血浆置换和免疫球蛋白治疗有效,多数患者可基本康复。康复期需预防深静脉血栓和关节挛缩。

突发瘫痪需立即就医,不可自行用药。康复过程应循序渐进,避免肌肉过度牵拉。定期复查调整治疗方案,关注心理状态变化。保持环境无障碍,预防跌倒和压疮。饮食需均衡营养,控制基础疾病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