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宝成 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三级甲等 普外科

泥沙性胆总管结石是怎样的

2025.03.05 16:30

泥沙性胆总管结石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胆道结石,主要由胆色素、胆固醇和钙盐等成分组成,形态上呈泥沙样或颗粒状,容易在胆总管内沉积或流动。这种结石通常与胆汁淤积、胆道感染或代谢异常有关,常导致胆道梗阻、炎症或感染,严重时可能引发胆管炎、胰腺炎等并发症。

泥沙性胆总管结石的形成与胆汁成分异常密切相关。胆汁中的胆色素或胆固醇过饱和时,容易析出并形成微小颗粒,这些颗粒逐渐聚集形成泥沙样结石。胆道感染或胆汁淤积会加速这一过程,导致结石在胆总管内沉积。泥沙性结石的特点是其流动性较强,可能随胆汁流动而移动,但也容易在胆总管狭窄处堆积,造成胆道梗阻。患者常表现为右上腹疼痛、黄疸、发热等症状,严重时可能出现寒战、恶心、呕吐等全身性反应。

诊断泥沙性胆总管结石主要依靠影像学检查,如腹部超声、CT或磁共振胰胆管造影MRCP。超声检查可显示胆总管内的泥沙样回声,CT和MRCP则能更清晰地观察结石的位置和胆道扩张情况。治疗上,对于无症状或症状轻微的患者,可采取保守治疗,如使用利胆药物促进胆汁排出。对于症状明显或存在胆道梗阻的患者,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是首选治疗方法,通过内镜取出结石或放置支架解除梗阻。对于复杂病例,可能需要外科手术干预。

泥沙性胆总管结石的预防和日常管理尤为重要。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均衡饮食、控制体重、避免高脂肪饮食,有助于减少胆汁淤积和结石形成的风险。对于有胆道疾病史或代谢异常的人群,应定期进行体检和影像学检查,早期发现并处理问题。出现腹痛、黄疸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避免延误治疗导致严重并发症。遵医嘱使用药物,避免滥用可能影响胆汁代谢的药物,也是预防泥沙性胆总管结石的重要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