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继舜 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三级甲等 消化内科

急性腹泻的治疗原则是什么

2025.02.27 08:37

急性腹泻的治疗原则包括补液与电解质平衡、合理饮食、药物治疗、病因治疗、预防并发症。具体分析如下:

1.补液与电解质平衡:补液是急性腹泻治疗的首要原则,因腹泻导致体内水分和电解质的流失,可能引发脱水和电解质紊乱。根据腹泻的严重程度,轻度脱水可通过口服补液盐溶液进行补充,重度脱水则需静脉输液。补液的同时,需监测尿量、心率及血压等指标,以评估患者的水电解质平衡状态。电解质的补充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适时调整钠、钾、氯等离子的摄入,以恢复正常的生理功能。

2.合理饮食:在急性腹泻期间,饮食的选择至关重要。应避免油腻、辛辣及高纤维的食物,以免加重肠道负担。建议以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为主,如米粥、面条、蒸蛋等。同时,适量摄入富含益生菌的食品,如酸奶,能够帮助恢复肠道菌群的平衡。饮食应分多次少量进食,避免一次性大量进食,以减少肠道刺激。

3.药物治疗:药物治疗在急性腹泻中起到辅助作用。根据腹泻的病因,可能需要使用抗生素、抗病毒药物或抗寄生虫药物。止泻药如洛哌丁胺可在非感染性腹泻中使用,但需谨慎,避免掩盖病因。对于伴随腹痛的患者,可考虑使用解痉药物。药物治疗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以确保安全有效。

4.病因治疗:急性腹泻的病因多样,包括感染、食物中毒、药物副作用等。针对不同的病因,治疗方案也有所不同。例如,细菌感染可能需要使用抗生素,而病毒性腹泻则主要依靠支持性治疗。通过明确病因,能够制定更为有效的治疗策略,缩短病程,减轻症状。

5.预防并发症:急性腹泻可能引发多种并发症,如脱水、电解质紊乱、肠道感染等。在治疗过程中,需密切监测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识别并发症的早期征兆。对于高风险人群,如儿童、老年人及基础疾病患者,更应加强观察与护理。通过适当的预防措施,能够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恢复速度。

急性腹泻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虽然大多数病例可自愈,但仍需重视其潜在风险。及时的补液与电解质平衡、合理的饮食选择、针对性的药物治疗以及明确的病因分析,都是促进康复的重要环节。同时,预防并发症的发生也是保障患者健康的关键。通过综合的治疗措施,能够有效缓解症状,缩短病程,提高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