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文笙 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口腔医院 三级甲等 口腔科

口腔出血警惕哪四种病

2024.12.05 17:58

口腔出血需要警惕血液系统疾病、口腔局部疾病、肝脏疾病以及心血管疾病。

血液系统疾病如白血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会影响凝血功能。白血病患者骨髓造血功能异常,白细胞异常增生,抑制了正常的血小板生成等凝血相关细胞的产生,导致凝血机制出现问题,容易出现口腔出血,而且这种出血往往不易止住。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体内血小板数量减少,止血功能下降,口腔黏膜较为脆弱,轻微的刺激就可能导致出血。

口腔局部疾病是口腔出血常见的原因。例如牙周炎,这是牙菌斑中的细菌侵犯牙周组织而引起的慢性炎症。炎症会导致牙龈红肿、质地松软,容易出血,尤其是在刷牙或者咬硬物的时候。另外,牙结石的长期刺激也会使牙龈处于充血状态,容易引发出血。口腔溃疡如果比较严重,溃疡面的血管破裂也会导致出血。

肝脏疾病会影响凝血因子的合成。肝脏是合成凝血因子的重要器官,像肝炎、肝硬化等肝脏疾病会使肝功能受损,凝血因子合成减少,从而导致凝血功能障碍,口腔出血可能是其表现之一。例如肝硬化患者,肝脏的正常结构被破坏,肝细胞功能下降,凝血因子缺乏,口腔内的小伤口就可能出现出血不止的情况。

心血管疾病中的一些情况也可能与口腔出血有关。例如长期服用抗凝药物来预防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如阿司匹林等,这些药物会抑制血小板的聚集功能,虽然达到了预防血栓形成的目的,但也增加了出血的风险,其中就包括口腔出血。

在日常生活中,如果发现口腔出血,要注意保持口腔清洁,避免用力刷牙或者使用硬毛牙刷刺激牙龈。如果口腔出血频繁或者出血量较大,应及时就医,进行全面的检查,包括血常规、凝血功能检查、口腔检查以及肝功能等相关检查,以便准确找出病因并进行针对性的治疗。同时,对于患有慢性疾病需要长期服药的患者,要严格按照医嘱用药,不能自行增减药量,如果出现口腔出血等异常情况,应及时告知医生,看是否需要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