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继舜 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三级甲等 消化内科

细菌性肠炎要怎么治疗

2025.02.09 20:30

细菌性肠炎可通过调整饮食、补液、使用抗生素、益生菌及对症治疗。具体分析如下:

1.调整饮食:细菌性肠炎患者的肠道功能受损,此时应选择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米粥、面条等,避免食用油腻、辛辣、刺激性食物,以防加重肠道负担。同时,要注意少食多餐,减轻肠道消化压力。这样有助于肠道功能的恢复,减少肠道蠕动异常等情况的发生。

2.补液:由于细菌性肠炎可能导致腹泻、呕吐等症状,会使身体丢失大量的水分和电解质。及时补液能纠正脱水和电解质紊乱。轻度脱水可口服补液盐,按照说明书的比例冲调后饮用。重度脱水则需要静脉补液,补充生理盐水、葡萄糖等,以维持身体的正常代谢和生理功能。

3.使用抗生素:根据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合理选用抗生素是治疗细菌性肠炎的关键。例如,对于志贺氏菌感染,常用喹诺酮类抗生素,但儿童、孕妇等特殊人群需谨慎使用。在使用抗生素时,必须严格按照医嘱的剂量和疗程用药,避免滥用抗生素导致细菌耐药性的产生。

4.益生菌:补充益生菌有助于恢复肠道正常菌群。常见的益生菌有双歧杆菌、嗜酸乳杆菌等。可以调节肠道微生态平衡,抑制有害菌的生长繁殖,增强肠道的屏障功能,减轻肠道炎症反应,促进肠道功能的恢复。可通过口服益生菌制剂来补充。

5.对症治疗:如果患者有腹痛症状,可使用解痉止痛药物,如山莨菪碱等缓解肠道痉挛。发热时,根据体温情况选择物理降温或使用退热药物,如体温在38.5℃以下可采用湿毛巾擦拭等物理方法降温,超过38.5℃可口服布洛芬等退热药物。

在治疗细菌性肠炎过程中,患者要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饭前便后洗手,避免交叉感染。同时,要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以增强身体的抵抗力,促进病情的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