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士伟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三级甲等 心血管内科

心室静止如何治疗

2025.03.07 20:05

心室静止的治疗方法包括心肺复苏、药物治疗、电除颤、人工心脏起搏和病因治疗,具体分析如下:

1.心肺复苏:心肺复苏是心室静止的紧急处理措施,通过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维持血液循环和氧气供应。胸外按压的频率应保持在每分钟100至120次,按压深度为5至6cm。人工呼吸与胸外按压的比例为2:30,确保每次呼吸时间不超过1秒。心肺复苏应持续进行,直到专业医疗人员到达或患者恢复自主心跳。

2.药物治疗:药物治疗在心室静止的抢救中起到重要作用,常用药物包括肾上腺素、阿托品和碳酸氢钠。肾上腺素通过增强心肌收缩力和提高血压,增加心脏复跳的可能性。阿托品用于解除迷走神经对心脏的抑制作用,提高心率。碳酸氢钠用于纠正酸中毒,改善心肌功能。药物应通过静脉注射,确保快速起效。

3.电除颤:电除颤是治疗心室静止的有效方法,通过电击恢复心脏的正常节律。电除颤应在心室静止发生后尽快进行,首次电击能量为200焦耳,如无效可增加至300焦耳。电除颤前应确保患者皮肤干燥,电极板位置正确,避免接触金属物品。电除颤后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观察患者反应,必要时重复电除颤。

4.人工心脏起搏:人工心脏起搏用于心室静止患者,通过电刺激恢复心脏跳动。起搏方式包括经皮起搏和经静脉起搏,经皮起搏适用于紧急情况,经静脉起搏适用于长期治疗。起搏频率应设定在60至80次/分钟,确保心脏有效收缩。起搏过程中应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调整起搏参数,确保治疗效果。

5.病因治疗:病因治疗是心室静止的根本措施,通过消除或控制导致心室静止的病因,预防复发。常见病因包括心肌梗死、电解质紊乱、药物中毒和心脏结构异常。心肌梗死患者应进行溶栓或介入治疗,恢复心肌供血。电解质紊乱患者应纠正钾、钠、钙等电解质水平。药物中毒患者应停用相关药物,进行解毒治疗。心脏结构异常患者应进行手术矫正,改善心脏功能。

心室静止是一种危及生命的紧急情况,需要迅速有效的治疗。除了上述方法,预防心室静止的发生同样重要。定期体检、控制慢性疾病、避免过度劳累和情绪波动,都有助于降低心室静止的风险。在日常生活中心脏健康应得到足够重视,及时发现和处理潜在问题,确保生命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