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雯敏 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三级甲等 皮肤性病科

坏疽为什么要截肢

2024.11.26 16:05

坏疽截肢主要是为了阻止感染扩散、挽救生命、减轻全身中毒症状、提高生活质量、避免更严重的并发症。具体分析如下:

1.阻止感染扩散:坏疽是局部组织坏死且合并腐败菌感染,病菌可不断向周围健康组织侵袭。如果不及时截肢,感染范围会持续扩大,从肢体末端逐渐蔓延至整个肢体甚至全身,引发败血症等严重的全身性感染,最终危及生命。

2.挽救生命:坏疽产生的毒素会被人体吸收,引起严重的全身反应,如感染性休克等。当坏疽情况严重,通过药物等保守治疗无法控制感染时,截肢是去除感染源、避免毒素进一步吸收的有效手段,从而挽救患者生命。

3.减轻全身中毒症状:坏疽部位的细菌及其产生的毒素不断进入血液循环,会导致发热、寒战、乏力等全身中毒症状。截肢可减少毒素的产生和吸收,使身体的中毒症状得到减轻,有助于身体机能的恢复。

4.提高生活质量:当坏疽导致肢体大部分组织坏死、功能丧失时,保留坏死的肢体不仅没有意义,还会给患者带来持续的疼痛、行动不便等问题。截肢后通过安装假肢等康复手段,患者有可能恢复一定的行动能力,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生活质量。

5.避免更严重的并发症:坏疽若长期不处理,除了感染扩散外,还可能引发骨髓炎等并发症。骨髓炎治疗难度大,且可能导致骨质破坏、肢体畸形等严重后果。截肢可避免这些更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在坏疽的治疗过程中,医生会综合评估患者的身体状况、坏疽的严重程度等因素来决定是否截肢。同时,截肢后的康复训练、心理支持等也非常重要。患者应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方案,保持乐观的心态,家属也要给予充分的关心和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