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继舜 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三级甲等 消化内科

急性胆囊炎的保守治疗怎么做

2025.02.27 08:37

急性胆囊炎的保守治疗包括禁食、静脉补液、抗生素治疗、疼痛管理、监测病情变化,具体分析如下:

1.禁食:急性胆囊炎患者在发病初期应采取禁食措施,以减少胆囊的刺激和分泌,降低胆囊内压力,防止病情加重。禁食一般持续24至48小时,期间可给予静脉营养支持,确保患者的基本代谢需求得到满足。禁食后,逐渐引入清淡流质饮食,观察患者的耐受情况,若无不适可逐步恢复正常饮食。

2.静脉补液:在急性胆囊炎的保守治疗中,静脉补液是非常重要的环节。由于患者可能因呕吐、腹痛等原因导致脱水,静脉补液可以有效补充体液,维持电解质平衡,防止肾功能受损。补液方案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包括生理盐水、葡萄糖液等,必要时还需监测血液电解质水平,及时调整补液成分。

3.抗生素治疗:急性胆囊炎常伴随细菌感染,因此抗生素治疗是保守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选择合适的广谱抗生素进行治疗,以控制感染、减轻炎症反应。抗生素的使用应遵循医生的指导,疗程一般为7至14天,必要时可根据细菌培养结果调整用药方案。

4.疼痛管理:急性胆囊炎患者常伴有明显的腹痛,因此疼痛管理至关重要。可以根据患者的疼痛程度,选择适当的止痛药物进行对症治疗。常用的止痛药包括非甾体抗炎药和阿片类药物,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疼痛反应进行调整。疼痛管理不仅可以提高患者的舒适度,还能促进恢复。

5.监测病情变化:在保守治疗过程中,定期监测患者的病情变化是非常必要的。医护人员应关注患者的生命体征、腹痛程度、体液平衡及实验室检查结果,及时发现病情的变化,评估治疗效果。如果患者的症状未见改善或出现并发症,需考虑进一步的干预措施,如手术治疗等。

急性胆囊炎的保守治疗强调综合管理,通过合理的禁食、补液、抗生素、疼痛控制以及病情监测,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的症状,促进恢复,降低并发症的风险。在实施保守治疗时,医护人员需密切关注患者的反应,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以确保患者的安全和健康。